当前位置:首页 >> 食疗养生

公交南宁惊现侵华日军四夏要塞山顶是个大堡垒图

2020-09-21 03:02 来源:莱西养生网

南宁惊现侵华日军"四夏要塞" 山顶是个大堡垒[图]

新桂-南国早报 钟亮 以及相关部门主观控制等因素。陶海华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来临之际,在南宁市郊鸡村的四夏山顶上,发现一个侵华日军修建的“四夏要塞”,它将整座山头变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堡垒。据了解,这一要塞是抗日战争期间,日军两次派人修建而成。2月22日,对此进行了采访。山顶是个大堡垒在鸡村二队,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四夏山(当地人称四方岭)上有个“鬼子堡”,是当年日军占领南宁后修建的一个要塞。在知情者卢先生的带领下,沿着当年日军修筑的道路,走了大约3公里后,爬上了四夏山。据卢先生介绍,这座四夏山南北走向,是方圆30公里内最高的山头。看到,这座山四壁都陡峭,坡度大约有60多度,而且峭壁上都是碎砂石,山顶是一块平台,长100多米、宽约20米。南部有一条荒凉的小径沿着山脊直通山顶,这是惟一一条进出要塞的道路。来到山顶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战壕,虽然历经60多年的岁月洗礼和风雨摧残,但仍可看出壕深超过1.7米,宽约80厘米,壕壁垂直如刀削。所有战壕均为纵横分布,但多而不乱,在南北两端,有两个四壁是有混凝土块防护的堡垒,据估量,其壁厚度在40厘米左右,但壁上的钢筋已被撬走,两个堡垒的顶部已被破坏。山顶东部则有一个碉堡,两个机枪眼仍完好无损,碉堡的后部是一条地道,直通外面的战壕。飞机运来“红毛泥”“四夏要塞”内有许多钢筋混凝土浇铸的建筑,而当时的交通十分不便,那么这些建筑材料来自何方呢?据一些老人回忆,“四夏要塞”所需的建筑水泥,是日军空运过来的。小鸡村的老人们常常给晚辈们说起当时的情形,因而如今该村的许多村民对于这段历史耳熟能详。有村民亲眼看到,修建要塞时,天空中不时传来轰隆声,接着日军的飞机便在四夏山腰的平地上投下了许多桶状物,村民们十分惊慌,都以为是日军前来投弹轰炸了,没想到飞机投下来的东西却没有爆炸,而且飞机一离开日军就押着人下山,将这些东西全部搬上山。后来村民们才知道,日军的飞机空投下的是“红毛泥”,也就是被老一辈人称为“洋灰”的水泥。卢先生告诉,他年幼时经常上山游玩,在山脚下还能看到两桶已被风化的水泥,“那些水泥呈六角形,当时是用木桶包装的,水泥的颜色很白,有点像石灰。”据小鸡村的老人介绍,当时为修建这个要塞,日军还特意从附近的新风岭修了一条长约5公里的公路,直通四夏山腰。“当时路很窄,日本人的卡车不能走,进出都开吉普车。”一位老人说起这事,至今还有印象。据村中的老辈人回忆,1939年冬季就有一群20至30人的日军来到四夏山,驱赶一群中国劳工修建要塞,还在山下的东西两边各打出一口水井,大约一个月后,日军便在一夜之间离去。到了1944年,日这也使苏宁不得不发力电商最后一公里。军又来了20多人,再次抓人上山,其中两人就是鸡村人,后来,终于修成了这个要塞。修建要塞为那般一知情人告诉,此要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东南可俯瞰当时的南宾公路,西北可封锁南武公路,西南可威胁南宁东部,是真正的咽喉之地。而南宁一得手,其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的阴谋便可得逞,还能守则保护其1944年底打通的大陆交通线,威胁中国惟一的国际战略空运通道:印度至云南的驼峰航线。然而,侵华日军修建成“四夏要塞”前后,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上节节败退,中国抗日志士更是接连给日军以致命打击,20多名侵略者在“四夏要塞”守了一个多月后,便不得不狼狈而逃。1945年秋日军投降后,南宁结束了被占领的历史,而“四夏要塞”作为日军在南宁修建的惟一一个要塞,就成了日军侵占南宁的最好见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