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炎到底是什么引起的
2020-01-30 13:56 来源:莱西养生网
讲到肝,不讲讲肝炎,就好像说感冒不讲流鼻涕一样,有种喝酒没喝到位的感觉。
后台一直有朋友执着地问,肝炎里的大小三阳是什么?
因为我也不知道。
肝炎那是西医的说法,在中医里,就只有“黄疸”一说。“黄疸”是肝病之首,早在《内经》中就有此病的论述——《灵枢-论疾诊尺》篇:“身痛面色微黄,齿垢黄,爪甲上黄,黄疸也。”
黄元御在《四圣心源》中对黄疸的解释最简单,用白话文翻译一下,就是:黄疸这个病啊,它奏是身体有湿。。。。说完了,收工!
黄师傅也很烦燥。都说八百遍了十人九湿,百分之九十的病都是因为湿引起的,湿就是万恶之本,是生病的根源!
从小在家读书,连懒兔子这样的民间中医培训班都没上过的黄师傅说,虽然我的理论没有得到过有关部门的认可,但是我奏是凭着“有湿气”三个字纵横江湖几十年,救人无数,终成一代名医,咋地?我的原理很简单——湿气伤的是什么?是脾胃!脾胃一伤,一切疾病皆有可能。
黄疸的病机要点就是湿邪阻郁。《金匮要略》:“黄家所得,从湿得之”。身体有湿后,或因为外感,或因为脾胃虚寒,或因为运化失调,脾胃气机紊乱,而造成了肝的疏泄功能失职,无法正常代谢胆汁,胆汁外溢,从而全身发黄。
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:
1、感受外邪。感受风邪,密闭了毛孔,再加上湿气内阻郁热,造成肝的疏泄失职,胆汁浸淫。或者是直接感受了病毒(疫毒),伤到了肝血,发生急黄。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病毒性肝炎,传染非常厉害。
所以说,不是所有的肝炎都是传染的。只有病毒性肝炎才有很强的传染性。古代称之为“疫黄”。
2、饮食损伤。吃东西非常随意,好吃的就多吃,不好吃的就不吃,饥一顿饱一顿。或者应酬太多,酗酒过度,这些都是特别损伤脾胃的行为。脾胃一伤,身体水湿代谢更差,导致内湿严重,蕴积生热。湿热蒸腾,而生黄疸。
3、中焦损伤。这个是指,如果一个人本来就阳虚,或者因为生病而伤害了正气,就会导致脾气虚弱,运化水湿不利。肾阳不足,肾水寒凉,加上湿气,就变成了寒湿。寒湿阻滞了胆的去路,造成胆汁外泄,而身体发黄。
但如果这个人本来是阴虚,一直胃阳上亢,此时湿和热相结合就变为湿热,身体郁热发黄。
4、积聚内阻。积聚其实就是瘀血,或者是肿瘤阻滞了胆的通路,胆汁外溢而发为黄疸。
黄元御先生对黄疸的病机解释得很清楚——这个病源于脾湿,但病在肝。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正气虚弱,脾湿严重。如果阳气郁住了,就会变成湿热,如果阴气郁住了,就会变成寒湿。
黄师又说,这种湿热或者湿寒,如果是在经络里,我们就把皮毛打开,让它散出去。如果停留在膀胱附近,我们就让它从膀胱以尿的形式泄出去。如果在胸膈附近,我们就让胃以呕吐的方式吐出去。如果在肠胃,我们就用药把它拉出去。根据温凉寒热四种情况辨证用药,四条路总有一种适合它,把它清理出去也就是随手的事儿吧。
现在中医一般把黄疸分为两种:阳黄和阴黄,分别指湿热、湿寒。
阳黄的特征为:“一身面目黄色鲜明,呈橘子皮色,身热口渴,心中烦热或懊恼,发热口苦,胸闷纳呆,脘腹胀满,大便秘结,小溲赤黄短少,舌苔多黄腻,舌红且干。”(赵绍琴)
阳黄发病急,病程短。
阴黄的特征为:“面目黄色晦暗如烟熏,精神萎靡,乏力气短困倦,四肢不温,胃寒少食,大便溏薄,小溲不利,舌淡苔白,舌体胖有齿痕,脉多沉迟或沉细无力。晚期腹部胀满如鼓,或筋现脐突”。(赵绍琴)
阴黄发病缓,病程长。
尤在泾:“胃热与脾湿,乃黄疸之源也。”所以说到底,除了病毒性的肝炎以外,其他的肝炎都是脾胃不调造成的而已。中医里没有甲乙丙丁肝炎,只有湿热和湿寒,最多就是再加上瘀血。所以中医治疗肝炎,先辨证再论治,治愈率很高。
这里只介绍一种治疗急性阳黄病的经方,因为急性病,发病比较快,来势凶猛,如果来不及就医,可以先对证使用。阴黄病算是慢性肝炎,个人体质不同,辨证不同,还应该到医院就诊为妥。
茵陈蒿汤。茵陈蒿汤是《伤寒论》里用来治疗黄疸病中阳黄的专方。
组方为:茵陈蒿30克,山栀子15克,大黄10克。先煮茵陈蒿30分钟后,再煮山栀子和大黄20分钟。(剂量来自《中医十大类方》)
“此方在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方面效果肯定。。。。有人统计近年来应用此方治疗的118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,近期治愈率在95%以上。”(《中医十大类方》)
心绞痛患者能吃中药通心络吗
常州治疗白癜风方法